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公用事业行业专题:煤价开年首涨受港口去库催化 淡季后5月有望小幅回调

网络热点05-03阅读:15评论:0
  投资逻辑  现象探讨:1-2M24动力煤价年前旺季不旺,而春节期间港口去库兑现催化年后港口价实现开年以来首次跃升。  回溯1-2M24煤价走势,1月虽然气温偏低、且距春节还有月余,但市场煤需求端表现疲软,用煤终端在长协煤和进口煤的支撑下,库存保持高位,尤其是沿海市场采购积极性较低,因此1月至2月初煤价维持弱势,旺季不旺。春节前后由于煤炭供应不及预期、港口去库兑现情况较好,煤价实现开年以来的首次跃升。  结合产业链多维度数据拆解结果看,节后煤价上行主要由于市场供应受限促进港口去库,其中:  (1)供给端--国内生产:24年1-2月煤炭产量同比回落。整体看,1-2M24原煤日均产量1175.5万吨,同比、环比分别下降69万吨和161万吨;1-2M24累计动力煤产量5.9亿吨,同比下跌3.0%。2月起山西地区煤矿“三超”整治限制了煤炭供应,叠加春节前暴雪极寒天气使得陆运受阻、今年贸易商春节放假较去年多1天、临近两会全国安监收紧,多重限制因素共同驱动产地煤炭供应阶段性收缩。  (2)供给端--港口周转:春节期间去库兑现刺激煤价上升,节后港口重新累库限制煤价进一步上行。2024年伊始主产区煤价稳中小幅下跌,贸易商发运到港积极性逐步降低,伴随极端天气阻碍陆运、春节期间停工时间偏长等因素,港口调入量快速下降、实现去库,尤其环渤海港库存2月9日至17日下降近7%。节后矿区复产、煤炭生产供应恢复,叠加大风大雾天气引发港口封航、外运一定程度受阻,港口重新实现累库。  (3)需求端:1-2月动力煤消耗量同比+8.5%,其中电煤消费量同比+9%、非电部门消耗动力煤同比+7.6%,但由于长协煤、进口煤补给较为充裕,终端电厂库存维持在18-20天的较高水平,整体对港口市场煤的需求都偏弱。  综合供需来看,1-2M24港口煤价波动受到供给端影响更大。供应方面,供应同比收缩,港口也在周转条件的变化下呈现出先去库、再累库的波动变化。而需求方面,在长协煤、进口煤的补充下,终端未出现集中、大量的港口市场煤采购。综合来看,春节前后供给变化引发的港口库存变化是导致节后煤价阶段性上行的主要原因。  后市展望:3-4月淡季煤炭价格承压下调后,预计5月港口市场煤价有望迎来见底反弹、但上调幅度有限。  由1-2M24煤价波动经验来看,港口能否成功去库是市场煤价能否实现淡季后回调的重要条件。拆分供需来看:  (1)供给端:多空因素并存,一方面随着山西保供政策推出,国内生产端安监影响幅度预计将有所收窄,而另一方面价格倒挂下煤炭进口增幅也将持续收窄。综合多空因素来看,预计5月煤炭供应量环比基本保持稳定。  (2)需求端:3-4月供暖需求缩减,电煤消费进入传统淡季,且地产、基建仍在底部调整,非电部门复苏进度缓慢,因而港口累库、煤价下调;预计5月下游电厂迎峰度夏前的补库备煤需求将刺激港口去库、提振煤价。  但仍有限制因素使5月港口去库和煤价见底回调的幅度预计不大:供给侧限制主要涉及大秦铁路检修4月末提前结束、山西“三超”管制5月进入尾声、运费下调或刺激疆煤发运量、4月中下旬印尼斋月结束后国际煤炭供应有望环比增加;需求侧限制主要涉及当前下游电厂存煤较高、无明显补库压力,预计5月终端补库强度不大。  投资建议  24年动力煤供需偏松的大格局未改,煤价中枢有望继续下行,驱动火电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建议关注:①发电资产主要布局在电力供需偏紧、发电侧竞争格局较好地区的火电企业,如浙能电力、皖能电力、华电国际;②发电资产布局于中西部、燃料采购以坑口煤为主的火电企业,如建投能源、大唐发电。  风险提示  新增装机容量不及预期;煤价下行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景气度不高、用电需求降低导致利用小时数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